- 级别
-
4
中级会员
|
尽管包括《今日话题》在内的媒体近年来已经对“世界末日说”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辟谣,但这并没有打消所有人信谣的念头,甚至根据咨询机构的调查,每五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相信“2012是世界末日”,居于21个被调查国家之冠。
其实不难想象,有相当多的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关注媒体,媒体辟谣再多也未必能传达到他们,况且看过辟谣是一回事,相信辟谣是另一回事。
英国著名学者汉默顿指出:“理性”就是“把一切现象都归因于自然而不归因于奇迹的倾向”。“理性思维”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合乎其内在逻辑或自然法则的,而不是某种神意、伟人意志或偶然变故的组合。从这个意义上看,相信“世界末日”则是典型的“非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水平的高低显然与科学知识的多寡、教育水平的高低有关——以英美为例,杰出的英美科学家几乎都不信神(《自然》杂志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只有大约7%信神,生物学家只有5.5%信神;英国皇家学会的调查也发现只有3.3%的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信神),这与普通英美民众形成明显反差。…[详细]
2010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仅为3.27%,相当于日本(1991年为3%)、加拿大(1989年为4%)和欧盟(1992年为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思变”的人更容易看到神迹
“灾异”与“祥瑞”总是伴随着社会心理波动出现。就是在单一宗教下素有禁巫风气的欧洲中世纪,在社会不稳定期也往往会“出现”万物有灵式的怪异“见闻”。如著名的16世纪德国大农民战争之前的三年内,从莱茵河到匈牙利、从蒂罗尔到萨克森的广大地区都有人看到了怪异:有人说看到了太阳周围有三道环,有人说看到月亮出现双晕,有人说看到乌鸦和穴鸦进行激烈搏斗,有人说看到了彗星……。(W.威美尔曼《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详细]
电影《2012》可能都寄托了编剧的某种意愿
最先把“2012世界末日说”推向高潮的正是电影《2012》。影评人叶子风很犀利的分析道:
世界末日,谁会想着和前妻的新家庭呆在一起?答案是,一个被离婚的中年男人,一个好莱坞的二流编剧,一个无名氏作家。他是幕后枪手,为某些电影编剧,但很多时候银幕上的演职表没有他的名字,例如这部讲世界末日的灾难片。实际上,世界末日是被他召唤来的。因为这个世界里,他已没有翻身的机会,他渴望来一次大毁灭,把自己从碌碌无为中解脱出来。他曾经那么相信“人人平等”,没有谁比谁优越,没有谁歧视谁,但现实却告诉他,世上并无“平等”,作为一名失意者,他只能忍受煎熬,眼睁睁地看着成功者名利双收,并且掳走了自己的欢乐。是的,世上已无平等,只有“死亡”才能实现平等,让高贵者和卑贱者都变成一小撮齑粉。他对世界的这份绝望,变成了对末日的极度渴望。他欢迎它,他不恐惧它,他需要它,那是他的梦想舞台,他要在上面实施自己的复仇计划,并且一次过挽回自己的雄性尊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