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鸡”智商取决于广大用户 据了解,这只小黄鸡的创造者名叫王大鹏,2012年才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创造这只小黄鸡的灵感来源于之前流行的“元芳,你怎么看?”,而一款来自韩国的聊天机器人应用则给他提供了不少参考,于是风靡人人网的“小黄鸡”便诞生了。 而据西安从事应用程序设计的高先生介绍,像“小黄鸡”这样的应用,不论是苹果APP还是安卓市场里,都能找到很多种类似的产品。 最著名的当属一款来自韩国名叫“Simsimi”的聊天应用,设计者预先设计好了模板库,很多问题直接就能找到相对应的答案,如果遇到不会的问题,程序会答复“我还不会,你教我吧。”然后把问题补充进库中,进行分析比对,下次在遇见同样的问题就会回答了。 “换句话说,小黄鸡们智商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广大使用者,问的问题越多,懂得东西就更多。”高先生补充道,同时他表示这只小黄鸡或许能趁着流行的风头,成为一款热门应用。 “雕虫小技”有广阔的前景 对于普通人而说,应用于“小黄鸡”上的技术,仅仅是用作休闲放松,但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来说,这样的雕虫小技,在仿生机器人设计制造方面,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2012年6月在英国曾举行了一场国际人工智能机器测试竞赛。由俄罗斯专家设计的“叶甫根尼”电脑程序脱颖而出,成为了目前世界上最接近人工智能的机器。 而要彻底具备人工智能,就必须通过一个以著名数学家图灵命名的测试,既测试者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依靠文字和语音向被测机器和被测人随意提一些问题,如果测试者能够正确地分出谁是人谁是机器,那机器就没有通过图灵测试,反之则意味着被测机器已经具备人工智能。 在专家看来,这套最接近人工智能的电脑程序,相当于程序更加复杂的“小黄鸡”。应用在小黄鸡身上的技术,经过未来不断的发展提高,将使人与各种机器人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