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liang 发表于 2011-9-29 12:15:46

拿出政绩 释美女副市长之疑方有说服力 还没打破"暗箱操作"

  拿出政绩 释美女副市长之疑方有说服力 还没打破"暗箱操作"   昆明论坛小编导读 上周,29岁的闫宁当上河北邯郸市馆陶县年轻代县长引起网友争议。昨日,又有网友扒出井冈山美女副市长杨春霞的简历,其16岁就参加工作、18岁进镇政府、19岁进县团委……平坦的仕途令人羡慕不已。昨日,众多微博网友质疑,美女副市长16岁就参加工作靠谱吗?“今年7月刚刚被提拔为井冈山市委常委的美女副市长杨春霞于1993年就投身工作,那年,她芳龄16。”昨日,这条信息在微博上热传,网友无不为这位美女市长励志的仕途感到惊讶。(9月28日东北网)
  
  美女市长之所以被热议,入职年龄之所以被怀疑,根本问题在于当前的氛围。当公众遇到年龄虽小身居要职的官员,并且大多是起步于基层,一路坐飞机般扶摇直上,有疑虑是正常的。毕竟,权力来源于人民,就应该对人民负责,就有义务主动采取一些方式,做到信息公开透明,程序公正合法,以理服人,以法服人,自然就能打消公众的疑虑。这样,不但无损其公信力与合法性,反而使提高合法性的很好方式。
  
  但是,某些地方政府做到了吗?一些地方政府,连某些干部的简历都遮遮掩掩,或者即使公开简历,也不详细的阐述一步一步提升的原因,不能讲清楚这些官员有什么政绩。这种情况下,公众怀疑这些年轻官员背后有高人相助,有腐败的可能,就顺理成章了。何况当前政府财产的公开都没有做到,很多官员依靠裙带关系拉帮结伙,搞小利益集团,为自己升迁之路增砖添瓦,这时,公众在为获得充足信息的情况下,质疑就是在所难免。
  
  针对这位16岁就入职的年轻美女市长,当地官员声称她没有上过幼儿园,5岁开始上学,小学5年,初中3年,然后考取了吉安师范学校,3年后毕业正好是16岁,而中师毕业后被国家分配至小学任教也是顺理成章的。并说杨春霞现在是副处级别,是通过吉安市公开选拔考试才担任井冈山市副市长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比组织的直接任命更有难度;这也说明杨春霞在过去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的确很好笑,难道能通过公开选拔考试,就意味着能力过人,就有政绩吗?仅仅着力于16岁参加工作的释疑,就能打消公众的疑惑吗?释疑就要有理有据,就要拿出该副市长工作时的政绩,不能仅仅是拿出个公开选拔考试,就搪塞大家。
  
  权力来源于人民,就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官员提拔,也要经受住公众的质疑。没有公众的参与,官员提拔成为政府人员的自娱自乐,最后弄出些扶摇直上的案例,让老百姓接受,老百姓不满意这样的答卷,也就自然而然。所以,既然当地政府有勇气回应质疑,那就把她具体的政绩公之于众吧!遮遮掩掩,最后只能是公信力的受损。
  
  美女副市长引争议源于没打破"暗箱操作"
  
  井冈山市副市长杨春霞16岁就参加工作在网上引起热议,网友们在围观“最年轻美女副市长”时普遍带有怀疑的态度。在“最年轻”市长、“最年轻”县长、“最年轻”美女镇长们饱受公众围观,年轻干部选拔几近沦为“过街老鼠”的时候,美女副市长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事实上,稍有社会常识的人,谁也不会否认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价值,谁也不会抹煞年轻干部在事业发展中的作用。2003年,年仅35岁的陆昊当选为北京市副市长,人们非但没有质疑,反而是一片叫好声,为什么?因为陆昊依仗的不是年轻,而是实力,他28岁出任北京制呢厂厂长,把一个亏损的5000人大厂扭亏增盈,被授予“突出贡献厂长”;就任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后,更是把一套先进理念注入中国智力资源最集中、最具活力的“中国硅谷”。
  
  所以,与其说人们非议年轻干部,不如说是质疑某些地方选拔“最年轻”官员时深藏其后的“背景”、“内幕”和“猫腻”。换言之,这些地方提拔特别是破格提拔年轻干部,欠着公众一个摆得上台面的说法。而湖北采取竞争性选拔的方式集中选拔年轻干部,无疑有利于克服人们顾忌的种种弊端,使选拔出来的干部服得了众。
  
  打破“暗箱操作”。公开公平公正,是选拔干部的重要原则。从一定意义上说,公众对用人信息的知情诉求与过来干部工作“封闭运行”方式之间的矛盾,正是众多质疑产生的根源。竞争性选拔的特点之一就是公开、透明。所谓“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干部任用信息的公开,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导入适当的公众监督,有助于打破“暗箱操作”,防止“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很大程度上消除用人不正之风。
  
  揭开“神秘背景”。早先有句顺口溜叫:“年龄是个宝,文凭不可少,能力作参考,关系最重要。”一个成功的“最年轻”官员背后,常常站着一个手腕通天的“名爹”。普通草根的身后有什么?除了“背影”,就是一串串艰辛的脚印。集中开展竞争性选拔,在报名、资格审查环节就将竞争者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晒”出来,简历不再是“机密”,幕后的“名爹”也使不上劲,终归“一份卷子,胜过一打条子”,还年轻干部选拔一片清明天地。
  
  展示“真才实学”。是猴子,你就上树;是老虎,你就占山。国人历来相信“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竞争性的集中选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把年龄、任职经历和考试成绩作为基本要素,是对一个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实绩的全面检验。只有那些勤于学习、奋发有为,真正能力强、业绩优、口碑好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集中能够形成“人才洼地”,竞争能够实现“好中先优”。在年轻干部选拔倍受争议的现实面前,竞争性选拔作为公众认同度最高的改革举措,不失为一条年轻干部历炼成长的“快车道”。
  
  美女副市长遭质疑,为何会有提拔年轻干部争议
  
  原因不在于年轻,年轻不是不给予提拔的理由,关键问题在于人们怀疑提拔年轻干部的背后是不是有裙带关系,是不是存在暗箱操作,乃至于是不是存在潜规则。这是为什么?其本质在于社会对于官员提拔机制狐疑,认为官员提拔过程当中存在太多的人为操纵因素。
  
  近期,年轻干部被提拔屡屡引起争议。先是29岁的闫宁当上河北邯郸市馆陶县代县长,后是井冈山美女副市长杨春霞也被网友人肉搜索出来。网友扒出井冈山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春霞的简历,发现其16岁就参加工作、18岁进镇政府、19岁进县团委等履历,进而质疑16岁就参加工作靠谱吗?其实,16岁参加工作去当小学老师,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本无什么稀奇;闫宁也经历过基层诸多岗位的历练。至于湖北25岁的美女镇长,不过一个科级岗位,可到底为什么那么多人予以质疑?
  
  原因不在于年轻,上世纪80年代,30出头就当上省部级官员的人也有,那时许多年轻干部被委予重任,赢得社会一片喝彩。可见,年轻不是不给予提拔的理由,关键问题是在于人们怀疑提拔年轻干部的背后是不是有裙带关系,是不是存在暗箱操作,乃至于是不是存在潜规则。这是为什么?其本质在于社会对于官员提拔机制狐疑,认为官员提拔过程当中存在太多的人为操纵因素。人们在网上寻觅闫宁代县长的简历而不得,必然会怀疑其中有猫腻。否则,何以躲躲闪闪,拒不公开呢?只要自身有能力,真金不怕火炼,年轻当大官亦不是什么坏事。世界上一些大国的总统也不过40出头,如此一算,30岁左右当个“七品县令”,并非什么天大的了不得的事。至于井冈山市副市长杨春霞,不过是30多岁出任副处级干部,亦属正常。何以有些人大惊小怪呢?
  
  说到底还是官员提拔机制的公开性不那么令民众满意。老百姓对官员的提拔缺乏足够的发言权和参与权,必然对提拔过程充满质疑,尤其对年轻干部的提拔充满质疑。这主要在于现实社会中确实存在“老子当官儿好汉”的情况,而普通百姓家的子女别说当官了,就是考个公务员都困难重重。因此,一旦出现几个年轻人出任实职领导干部,难免会有疑问:这真的是普通人家孩子吗?这真的没有背景吗?实际上,我们所要考虑的不是干部该不该年轻化的问题,而是能不能让更多的年轻人也能通过公开、公正的机会获得向上流动渠道的问题。在当今社会,年轻人备受高房价、高物价之煎熬,他们身上所背负的社会压力巨大,这已经不是某几个年轻人的问题,而是年轻人群体的整体性问题。
  
  正是由于年轻人压力巨大,他们才会对几个年轻官员的提拔不信任。按照正常轨迹,提拔该有多艰难,他们凭什么那么一帆风顺地上位呢?一方面,这是对年轻人顺利上位的质疑,另一方面,又是对官员选拔过程透明度的不满。如果对于官员的选拔能够多听听群众的声音,如果让老百姓具备参与政治活动的常态化渠道,甚至于能够让老百姓了解他们的“父母官”,这不都能够化解一些质疑和批评吗?当好一个官员,关键不是年龄,有志不在年高,关键的是能力是否合适,德行是否得当。反思对这些年轻干部的争议,恐怕有时难免感叹,为什么年轻干部那么少?为什么新一代的年轻人发展空间如此逼仄?打压几个年轻干部下去,让领导不敢再提拔年轻干部,岂不是助推干部老龄化?岂不是进一步堵塞年轻人向上的渠道?
  
  今年正值换届选举年,对于官员的选拔理应做到风清气正,公开透明。对于网络上针对年轻干部提拔的一些质疑,完全可以给予积极回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要程序正当,德才兼备,该提拔还是要大胆提拔。当然,对于官员选拔机制也可以考虑予以一定的改革,让群众有更多的参与性。这才是对年轻干部乃至全体干部的真正保护。
  
  

清舞飞扬 发表于 2011-9-30 22:27:56

:L

清舞飞扬 发表于 2011-9-30 22:28:00

: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拿出政绩 释美女副市长之疑方有说服力 还没打破"暗箱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