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出现云南版的王亚丽
6月27日,云南省委组织部发布公告,昆明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党煦燕拟任中国贸促会云南省分会副会长(副厅级)。随后,网上出现大量反映党煦燕涉嫌履历造假等问题的材料。其中一篇名为《党煦燕之真实面貌》的材料中,举报者称,“我们不希望云南再出现一个石家庄的王亚丽。”该文还称,党煦燕三年提四级,2004至2007年7月从借用人员提升为局长助理、副局长、局长、管委会主任助理、管委会副主任,违反组织原则;伪造历史,篡改档案。(7月6日新京报)到目前为止,在造假骗官的女干部中,王亚丽恐怕是最晃眼的一个。正如石家庄下辖的辛集市市委书记张国亮所发出的感慨:“如果不是太贪心,王亚丽还会升官。”一个浑身是假的女人能如此扶摇直上,没有贵人相助行吗?说王亚丽是混进官场的三聚氰胺,很有道理,危害太大,影响太恶劣,对干部的选拔教训太深!
某些地方在干部的选拔与任用上,关键不在候选干部年轻年老,有才无才,也不在个人思想素质高低,关健是现任长官或一把手愿不愿意用,同意不同意用。也就是说,长官意志十分明显,这应了一句古语“朝里无人莫做官”。
下级官员升迁任免的“命运”如果掌控在上级官员手里,是以一小撮人所谓的“组织酝酿讨论通过”的,这是什么民主?这只能是少数利益既得者的内部分配罢了。真正的民主,就应该是要听取地方群众的意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将人民群众欢迎拥护的干部选拔上来。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按照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实效性,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坚决昆明论坛内生活庸俗化。语气之重,体现了党中央对用人不正之风的深刻洞察和整治这一问题的高度决心。中组部李源潮部长多次强调,要求重视关心老实人、正派人、不巴结领导的人,防止任人唯亲、唯近。
民主是个不容缺失的东西,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不到位,长官意志就会死灰复燃,就会出现跑官卖官的丑恶现象。党煦燕三年提四级,2004至2007年7月从借用人员提升为局长助理、副局长、局长、管委会主任助理、管委会副主任,她仕途一路绿灯、一路狂飙,便是长官意志的极好反映。这几年官场不正之风蔓延,与官员的选拔任用上的黑幕有很大的关系。但愿云南别出现王亚丽版的“造假骗官”事件!
“云南版王亚丽”不能只是自查自纠
□赵勇河北的“骗官书记”王亚丽刚被判刑不久,“云南版王亚丽”党煦燕又冒出来了。
王亚丽事发,是因为不顾一切争夺上亿财产;“云南版王亚丽”现形,来自网上的举报,都有相当的偶然性。
身份、年龄、履历、档案……除了性别,王亚丽几乎无一不假。同样,党煦燕涉嫌履历造假,也是网友举报的焦点。但党煦燕的升迁速度显然比王亚丽还要惊人———2004年至2007年7月,从借用人员提升为昆明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助理、副局长、局长,然后是昆明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副主任……三年提四级,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到如今拟任副厅级的中国贸促会云南省分会副会长,如此神话,连昆明市委组织部部长郭红波都直言“不太合常规”———按规定,下一职级提升到上一职级副级,最少需要3年,同职级从副转正最少要2年。
那么,党煦燕的升迁神话背后到底有多少猫腻?一个小细节已经很能说明问题。《新京报》7月6日的调查称,针对党煦燕曾任“河南中原贸易公司”海外高管的履历,该报记者在河南省工商局官网检索,在企业查询、吊销查询和注销查询资料库中,均未发现有“河南中原贸易公司”的任何信息,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网友们关于党煦燕伪造履历的质疑。
再来看看党煦燕的发迹史,就更如荒诞小说般离奇。网上的举报材料称:党煦燕原系社会闲散人员,2000年时没有工作。后托人介绍,高新区一位管人事的领导看她“带个小孩可怜”,把她招到国资公司打工。2002年,招聘到管委会下属的国资公司,2003年借到管委会工作,“开始飞黄腾达”。
现在大学生找个工作都这么难,党煦燕真是买彩票中大奖的命———只因为“带个小孩可怜”,就谋得了国资公司的好工作,之后更是一路通达、扶摇直上,这一路上,党煦燕想必遇到了不少贵人,简直犹如一路买彩一路中大奖。这些乐于助人的贵人都是谁呢?真是一个极大的悬念。至少在我,就很想知道那个看到人家“带个小孩可怜”的高新区领导是谁,现在很多人连扶个老太都要考虑半天,这么古道热肠的人,真不多了,不挖掘出来当个典型,太可惜了。
党煦燕的事情,已经引起了重视,所以正在调查中,但老实说,调查能不能给出真相,仍然是让人心存疑虑的。很明显,在党煦燕的提拔过程中,诸如“超常规升迁”这样的反常现象,早已是明摆着的事情,当时没“查”出来,现在即便网友抖出来了,仍然是可以找到各种理由把破洞堵上的———一句“不拘一格降人才”,貌似就可以堵住悠悠众口了。其他的诸如网友举报的履历造假问题,如果属实的话,那么当时为什么没有“审核”出来?这么明显的谎言,记者查一下工商资料就能搞明白,为什么审核人事资料的部门查不出来?是不是有神通广大者早已帮党煦燕打通了关节、铺好了路子?
党煦燕一路火箭般升迁,其中问题重重,却可以一辨即明。如果负责审核其人事资料的部门当初已经习惯性失明,那么,现在大家又凭什么相信他们会给出个说法?即便最后有了说法,谁又能保证不是大事化小?如果想给出有足够公信力的调查结果,相关部门就应该避嫌,将此事交由中央有关部门查处———“骗官书记”王亚丽最后落马,就是因为中央成立了专案组。如果将此事完全交由当地调查,那么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越来越多的官员在捂盖子的过程中成为党煦燕的利益共同体,这将为上级的调查取证增加相当大的阻力,也会令真相浮出水面变得更加艰难。以此看来,“云南版王亚丽”背后的利益链与真相何时能浮现,正取决于中央专案组什么时候开始介入调查———快,则事态可控;慢,则结局难料。
欠了“透明账”该用啥来还
张改文边立平
云南昆明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党煦燕拟任中国贸促会云南省分会副会长(副厅级)。随后,网络出现反映其履历造假材料。昆明高新区管委会有人反映称,高新区对单位内部上网搜索进行了“党煦燕”的关键词屏蔽。有关人员解释称,这是领导交代,要对敏感信息进行屏蔽。
据7月7日《新京报》
三年提四级,被指学历造假,档案造假,这样的人拟任副厅级高官,被人网上举报后,自然遭到围观,成为各媒体评论的热点。当事人的仕途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顺畅了,昨天反馈回的最新消息是,云南组织部门已经宣布对其暂不任用。
官升不了还是小事,现在的官当得也不那么理直气壮了。昆明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这可是一个响当当的“县官”+“现管”,如果人们都知道她是靠造假一路升上来的,她这个官的根基就动摇了,其合法性就值得怀疑了。而且,后面还跟着一连串的问题,是谁破格提拔的她?这“破格”的背后有什么猫腻?再加上所反映的学历造假、档案造假的问题如果属实,那么,将由多少人牵扯进来?
所以,昆明高新区管委会用了最常规、也是最无奈的办法:网上屏蔽。远的咱捂不过来,先把自己家的这一块捂住再说,自己的人对自己家的事才最有兴趣,谁都能搜出你的老底来评头论足,身为开发区这位领导,威信何在,颜面何存,还怎么开展工作?
我们之所以说屏蔽是最常规、最无奈的办法,是因为类似的办法早已司空见惯了。某地发生了一件丑事,影响当地形象,当地政府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网络公关——花钱删稿子,然后在当地屏蔽。当事情已经产生巨大影响,稿子已很难删除的时候,就想办法把网友的评论关闭,因为借助这个窗口,网友有时候会曝出更猛的料来。
网络的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给许多原来无法透明公开的事情,提供了透明公开的可能,这当然是害怕公开透明的人所最不愿看到的。如果此前有足够的公开透明,党煦燕的学历和档案就不可能双双造假,她的三年提四级的破格提拔,也不太可能发生。现在看来,在这件事上实在是以前的“透明账”欠得太多了,现在必须付出代价来偿还,这个代价由党煦燕本人和昆明高新区管委会共同付出。
俗话说“手大捂不过天来”。出了丑事可以捂得了一时,但难捂一世。网络删帖固然能得一时的耳根清净,但如果问题解决不了,随时都会再次暴露。在党煦燕这件事上,昆明高新区管委会最明智的办法就是正视问题,接受调查,你给公众一个透明,公众就会还你一个理解。而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之,已经为此前的不透明付出了代价,此番掩耳盗铃般的屏蔽再次引起围观,可以肯定地说,他们将为此付出更大的形象代价,使原来的透明欠账加倍。
钱江晚报:“社会共识”何处寻
每天读各种各样的新闻,时常被一个问题所纠缠: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还是不需要共识?我们有没有共识?所谓“共识”,就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说全体国民认可的价值观。如果没有全民的共识,那么有没有部分人的共识?有些什么样的共识?如果需要全民的共识,那么如何来建立共识?
在“最美母亲”吴菊萍身上,社会共识几乎达到了“全覆盖”,从普通百姓到省委书记,都把吴菊萍当做善良和美丽的象征,甚至美国网友,也建议美国母亲节委员会将今年的“杰出母亲奖”授予这位中国母亲——中国人引领了“普世价值”!
但是,在别的领域,事情就不同了。比如,中国红十字总会与广大网民,显然远远没有达成共识。
有时,不但没有共识,而且还很对立。7月1日,南阳一位网友在“书记市长网上留言板”上反映该市“交通整治行动”变质成了“罚钱”行为,不到一小时,南阳市公安局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回复,称“你的想法也好,呼吁也好,完全是逆潮流而动,是螳臂挡车。公安机关将对你听其言、观其行、观后效,密切关注你的煽动性言论是否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再视情处置。”一时舆论哗然。书记市长网上听取市民留言,是顺应民意之举,可以看作是推进政治民主的一个小小举措,但是“螳臂挡车”、“煽动性言论”显然还是文革思维、文革语言,其间至少有40年的距离。
7月5日,河南省南阳市公安局承认该回复帖不恰当,对网民造成了伤害,向广大网民表示道歉,并对回帖的工作人员作出离岗培训的处罚。“离岗培训”,能不能克服40年的距离,培训出民主意识来?
昨天,另一例引人关注的新闻也有新的进展。因为网上出现大量反映昆明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党煦燕涉嫌履历造假等问题的材料,云南省委组织部决定,暂缓任命党煦燕担任中国贸促会云南省分会副会长。并对有关问题展开调查。昨日,昆明高新区管委会一位工作人员证实,有关党煦燕被举报履历涉假的报道出现后,管委会内所有电脑均无法查看有关“党煦燕”的信息。该工作人员介绍,此前在百度输入“党煦燕”还可以查询到许多信息资料。但是昨天再输入查询,电脑显示“你正在查看敏感信息,你的行为将被记录”等字样。
昆明高新区管委会难道不知道党煦燕已经是一个公众人物了吗?不知道党煦燕的任职信息已经是公共信息了吗?我相信他们在改革开放的中国生活了那么多年,是懂这个道理的;而我们,也是能够理解昆明高新区管委会屏蔽信息的做法的,一是限制有关信息的进一步扩散,以免自己被动;二是用“你正在查看敏感信息,你的行为将被记录”在管委会机关内部产生威慑效果,以便“工作”——你看,不同位置、不同利益的人们之间,互相理解并不困难,但这不是“共识”,“共识”是要拿来实行的。《孙子兵法》里的“知己知彼”,并不是求共识,而是求战胜。
用行动来求共识的人,是广州女孩区佳阳,她要求广州市建委公开1.5亿元光亮工程的可行性报告;但是,市建委让她去找市发改委,发改委让她找建委(见昨日《钱江晚报》C1版)。显然,建委、发改委与区佳阳之间没有共识。广州市建委、发改委绝对不会说区佳阳的行为是错的,但在可能的情况下,他们绝对不愿意让区佳阳如愿。
以上所述,远未达成社会共识,目前还没有太好的、一用就灵的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区佳阳说的:“想要的(权力)连自己都不去争取,没有人会捧到你面前的”。一个才大学毕业的女孩,能这样懂中国,很了不起。如果她的观点和行动能成为尽可能多的人的共识和行动,全社会的共识才有可能实现,除此之外,没有捷径。 假如党煦燕是个男的
昆明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因在公示期间受群众举报,拟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云南省分会副会长(副厅级)的党煦燕,将暂不任用。(《中国青年报》,2011年07月08日 03 版)
近几天,一篇《党煦燕之真实面貌》的帖子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更是穷追不舍地追踪报道,与此同时,党煦燕,这个差一点荣升副厅级的女干部,也随着新闻的传播迅速红遍全国。新闻媒体和网民关注的焦点往往在党煦燕的性别上,许多人隐隐藏藏地怀疑党煦燕“三年提四级”履历造假升迁同其女性性别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我姑且不问党煦燕事件的最终结果,我只想撇开沸沸扬扬的网上争吵,问一声,假如党煦燕是个男的?
假如党煦燕是个男的?会不会还有那么多的人怀疑之声呢?会不会引起那么多人的关注而掀起网络巨浪呢?
笔者认为,假如党煦燕是个男的,国人对此事件的关注度绝不会像现在这样热闹。男性被提拔,哪怕是越级提拔,或者是违反了某种程序的提拔,往往并不引人注意,也不容易在网上热炒。按理说男性被越级提拔等非正常升迁的例子肯定比女性多,但是舆论并不太关注有关男性们的新闻,人们更感兴趣的新闻仍在女性的非正常升迁上。这似乎是一种密不可宣而又十分奇怪的现象,但在我们生活中却经常地发生着。
男人被越级提拔,没有人怀疑某某男人因同某某女人的关系而被提拔,而女人被提拔了,特别是被突击或越级提拔了,于是各种各样的怀疑和猜想就诞生了,但不管什么样的猜想,似乎都离不开“桃色”二字,说某某女被提拔一定是上边有人或上边的上边有人。事实上,绝大多数被提拔的女性都是非常优秀的,都是经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而获得升迁的,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照。但是我们的社会思维却总是对女性那样不公平,不管是企业内部的升迁,还是官场仕途上的升迁,女性更多的都被放在了怀疑对象上。在此,我不禁要问,我们的社会为什么对女性的升迁就那么敏感?为什么舆论的力量总是作用在女性的身上?为什么我们的社会总是对女性那样不公平?为什么我们的新闻媒体穷追猛打的总是女性?
在我们这个受“男权”社会影响长达几千年的社会里,男性一直主导社会,虽然几十年来女性的地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仍难以摆脱那种尴尬的“附庸”地位。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大女羸弱,男当官女持家等落后意识仍在许多人脑中根深蒂固的存在着。男人发达了,人们认为他有本事,女人发达了,就要打个问号,就有人怀疑她是怎么发达的,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社会意识。所以在我们这样一个受“男权”影响社会里,女性要想成功,就要背负更为沉重的负担,就要付出比男人更多的努力。
石家庄“王亚丽事件”刚刚尘埃落定,紧接着又来了个云南版的“王亚丽事件”。我们姑且不问党煦燕三年提四级是不是合理,也不管她履历是不是造假,现在网上掀起的对党煦燕的人肉搜索,不少人刨根问底的焦点仍在“谁”提拔了党煦燕?这个“谁”,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肯定不是个女的,他一定是个有权有势的男人。国人普遍带有的这种思维,不能说是党煦燕的悲哀,只能说是我们长期受“男权”社会影响的悲哀。为什么女性就不能被提拔?为什么女性就不能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呢?
假如党煦燕是个男的,这只是个假设,当然这种假设不可能成立,但用一种异质思维来拷问我们的社会心理,是不是更有利于我们的社会进步呢?
首页>昆明日报>T05
为了内心那份恒远的美丽 访昆明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
http://www.clzg.cn/tplimg/xi2.gif
作者: 转自:
http://www.clzg.cn/images/2007-05/25/KM25T05001_b.jpg
http://www.clzg.cn/images/2007-05/25/KM25T05002_b.jpg
记者潘上九 采访党煦燕是在2007年春暖花开的季节。 在驱车前往高新区的途中,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画面都与“坚强”、“坚毅”有关。我在一星期前就阅读过介绍党煦燕事迹的材料,我还在她的同事那里知道她曾在俄罗斯和美国从事过外贸工作。我先入为主想象着党煦燕一定是个“铁人”,不然怎么会被高新区内3000多个企业传为神话般的人物,不然她当任局长的投资促进局怎么能在半年内就提前完成了全年的招商引资任务,在2006年一年就引进项目217个,引进外资6355万美元,引进内资37亿元。招商引资份额外资占到了全省的五分之一,内资占到了全省的十分之一。 然而,当我走进她办公室见到她的一瞬间,我竟被想象与真实之间的反差震动。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端庄、秀丽的年轻女性,她的开朗大方和彬彬有礼,让采访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我还感觉到她办公室的布置也和主人一样有个性。一幅写着“淡定自如”的草书横幅笔意舒展,寓意深透,室内几盆造型飘逸的植物,不仅使办公室宁静鲜润,而且与窗外山脉的绵延起伏和阳光的明丽融于一体。 采访很投缘,让人感觉到那是“用心灵提问,用心灵回答和用心灵倾听”的那种采访。 谈到在投促局获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因素这一话题时,党煦燕最先谈到的是自己对高新区的情感和高新区的软环境。她说,在高新区不论怎么忙怎么累,她都无怨无悔。她常常处在感动之中。首先是以兴华主任为首的管委会领导班子为高新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平台,高新人的自豪感和开拓创新精神;班子成员的人格魅力和对做实事的人支持、关心、爱护和保护给了我们动力,让我们招商取得那么好的效果。 另外是投促局同仁的忘我工作和所有高新人的支持。我为自己作为高新人而自豪,高新人真正做到了“凝心聚力”、“享受工作”和“无私奉献”。 在谈到靠什么带领团队攀越一座座引资高峰这一话题时,党煦燕最先谈到的是投促局的“坚定团结、勤奋开拓、真诚互助、健康快乐”的团队精神。她说这一精神已扎根在投促局每个成员的心中。“我们招商是靠这种精神,我们的团队建设是靠这种精神,有真诚、有激情才能感动得了企业,有团结互助有快乐,我们的工作才会处于良性状态”。 党煦燕在投促局制定了许多规章,她带头和同事一起遵守,但周末休息她也会带着同事和客户一起喝喝咖啡轻松轻松,或是到大自然中看天空晒太阳。团队成员过生日,她会突发奇想,邀约大家去一个别致的地方,吃顿别致的晚餐;团队中谁的家人生病了,她再忙也要去看望。 党煦燕一直是把自己看作一个管理者,而不把自己看作领导者。 她说“有好的管理,才有好的团队”。 她说“有思路就有出路”。 她说“要弱化小我,顾全大我”。 她说“做事要实在,做人要大气”。 她说“人一定要坚强,一定要乐观”。 她说:“工作让我的内心永远美丽”。 她说“要快乐工作,完美工作”。 她自己已经把这些个性化的品格和信念带到了工作中,带到了她引领的团队中。 她的精神让同事深深感动,她的同事告诉我,党煦燕多年来都未休过一次假,由于长期超负荷运转,好几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但她依然带病坚持工作,2005年一年中,她的父母及家人有3人同时患癌症,2006年初她的父亲因癌症不幸去世,2007年初她的另一位亲人因癌症不幸去世。家人生病住院期间,党煦燕白天坚持工作,夜晚到医院守护家人,家人逝世后,党煦燕依然以超常的毅志坚持工作。 她的同事告诉我,与她共事是一种荣幸,她生性磊落,让人不用设防,她常常对我们说要多一些宽容理解,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采访中我了解到,党煦燕在带领投促局这一招商引资团队前行的过程中,随时都处于用心感知的状态,在担任投促局长的三年时光中,第一年提出“智慧招商”、“诚信招商”、“策划招商”;第二年提出了“理性化招商”、“人性化招商”、“点击式招商”;今年又提出了“管家式招商”、“套娃式招商”和“烈变式招商”的思路。这些都对高新区的招商引资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我说:“智慧式和诚信式招商好理解,但怎样理解点击式和管家式招商呢?” 党煦燕说:“常常用电脑的人都知道,点击鼠标后,电脑上会出现各种信息,用大自然的景物来比喻,是一朵荷花其实是连着整个荷塘;这是指点击式招商;管家式招商则是不把引资方与投资方分离,是我们主动为企业着想,帮企业用好资源。”她的解答让我眼前为之一亮。 正是由于党煦燕的用心,在2006年的招商引资中,世界500强之列的美国嘉吉公司进来了,百事可乐公司进来了,云南铜业优美科锌合金有限公司和云南省广东商会进来了。2007年春天,微软公司进来了。正是由于党煦燕的用心,到高新区落户的企业都把高新区当成自己的家,有的外商托党煦燕找保姆、找厨师。有的企业老总托党煦燕为孩子解决入学问题帮妻子找工作,帮工作人员找住房,她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别人的愿望。 以至于微软副总裁陈永正在和党煦燕接触后不久,即决定在高新区投资,这位副总栽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昆明还有这样的高新区,还有这样高的办事效率。 采访中,我在不经意中问起了党煦燕的童年,她告诉我,她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父母的家教十分严谨,从小就要求她“好好读书。要有真本事。要实实在在做人”。她从小性格倔犟,认定的事从不回头,承诺的事一定会做好。 我还在不经意中问到了她在俄罗斯和美国从事外贸工作的情况,她告诉我,她出国时才26岁,在俄罗斯和美国的10年对她是很好的磨练,积累了管理经验和才干,但在国外10年的最大收获是学会了坚强。 本来,按采访思路,我还想请党煦燕谈谈她的女儿,以及成天忙碌于工作给内心带来的缺憾。就在这时,党煦燕的手机响了,那是她女儿的电话,她问妈妈今天是不是又不能回家吃饭了。党煦燕对女儿说,正在接受记者采访,晚上还要加班赶一个招商会的材料。 灯光在这个年轻母亲的脸上映照出慈爱与体贴的温润,我要提出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我还了解到,党煦燕在同一家德国公司谈一个大项目,已有4天没有见到女儿。 党煦燕告诉我,她在本质上是一个特别看重自我,特别看重感情,特别看重精神世界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如此,她说,她太关注细节,太追求完美,她的内心容不得丑恶,为了追求,为了工作的完美,为了内心的美丽,她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 我再一次被她的率真感动。 我不忍心再延长我的采访,我起身与党煦燕告别,我的脑海中再次浮现一些画面,那画面除了“坚强”“坚毅”之外,还有“美丽”“智慧”“温润”和“善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