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春城 发表于 2012-8-13 15:46:30

把儿子教得“坏”一点儿

       把儿子教得“坏”一点儿 晴好的傍晚,她领着儿子去家门口的公园荡秋千。正要拉住秋千两边的绳子时,一个与儿子差不多大的女孩冲上来强占了座位,女孩的母亲则以笑眯眯的表情在身后鼓励。儿子不想让,她也清楚儿子没错,但还是说服了儿子,与女孩商量让她先玩五分钟,之后,母子俩远远地在一边看着。一个五分钟,两个五分钟……六个五分钟过去了,她按捺着自己的焦急,还是等吧,找儿子,儿子已不在自己身旁,正躲在远处的一角抹眼泪,而女孩却仍然丝毫没有让位的意思,女孩的母亲也还是那样的不顾别人,她终于忍无可忍了,走上前去,要求女孩下来。这个时候,女孩的母亲才尴尬地笑着领走了女孩。
  这事过去很久了,但我现在还记得她当初告诉我时颤抖的声音。她的儿子上小学一年级,与同邻的孩子相比,文静、知识面广,在幼儿园时就被评为“礼仪小标兵”,虽然在家能落落大方随心所欲,但在外面却胆小怕事不敢表现。孩子的过于温顺,让她烦恼、迷惘甚至心痛。
      
  我知道,她文静优雅、涵养较高、与世无争,是个出色的小学教师,儿子绝大部分是跟她在一起,她希望儿子好学上进彬彬有礼,但没想到孩子太“好”了,将变得越来越阴柔、懦弱、自卑,越来越谨小慎微不敢担当甚至猥琐,更没想到还应该把儿子教得“坏”一点儿。
  要把儿子教得“坏”一点儿,首先就要孩子学会说“不”。一个人只有知道说“不”,才能坚持原则有主见,才能变得快乐和强大。在这一点上,我的另一个朋友做得很成功。
  朋友由常德搬家到长沙,儿子明明也在长沙上了小学一年级。到了新的环境,本就文雅的孩子完全成了个“软柿子”,跟父母去见人,常常躲闪在妈妈身后。
  明明有一个新的小伙伴叫磊磊,大明明一岁,也读小学一年级。磊磊很强势,动辄欺负人,小朋友都不敢和他玩。而明明的新家只有这么个邻居,我的朋友,明明的妈妈也不觉得小孩子之间存在什么“欺负”的问题,有身体接触亦属正常。但磊磊喜欢乱翻人家的东西,每次来家里都把明明的玩具文具扔得满地都是。有次在走廊,磊磊抢明明正在看的一本卡通,明明不让,他就打明明。恰巧朋友路过,她在一边观察儿子的反应,哪知儿子的反应就是没反应,磊磊用拳头打明明的脸和肚子,明明就是不还手,一副哭相地捂了脸再捂肚子。朋友看不下去了,拉住两个孩子,要求磊磊向明明道歉。磊磊还没开口,明明连忙说:“妈妈,没事没事,我不疼。”儿子“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地护着磊磊,我的朋友自然不便再说什么了。晚上,朋友问儿子为什么不要求磊磊道歉,明明说:“妈妈,他道了歉,要是生气了不和我玩了,那谁和我玩呢?”一个孩子确实太孤单了,朋友心酸、心疼却也无可奈何。
  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引起了朋友的高度重视。那天傍晚,明明从楼下回家,右手总是摸着头顶。原来,他和磊磊路过小区维修工地时,磊磊居然朝明明头上扔小卵石,明明头顶现出了一个红肿的包!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始,她要求儿子学会保护自己,学会说“不”了。
  朋友从不允许明明玩电脑游戏,也不同意明明吃肯德基、麦当劳等垃圾食品,但这些恰恰是明明最想望的。朋友就用这些来激励儿子:“明明,如果哪天你对磊磊说了‘不’,我就准你玩一小时网络游戏或吃一顿肯德基。”一天,朋友和儿子一道上楼遇到磊磊,磊磊说:“今晚我来你家玩好吗?”明明说:“不好,你又会抢我的东西,又会打我,”磊磊赶忙保证不再抢东西不再打人。朋友当晚就兑现了奖励,睡前,让明明玩了一会儿网络游戏。坚持了一段时间,收效明显,明明变得自信阳光有底气,说“不”的时候更是多了起来,“不能光听你的,大家轮流来……”“你说得不对,我认为……”“不可以这样子……”两个孩子还是经常一起玩,磊磊也极少欺负明明了。
  要想孩子“坏”出水平,还得让孩子学得“野”一点儿。有野性的孩子长大后不但创新意识强,而且更坚强更大气,想要孩子“野”一点儿,父亲就不能缺位,父亲的教育就不能缺失。
  我们家庭教育的实际却是母亲承担着绝大部分的责任。诚然,母亲会以特有的感情细腻、做事认真仔细、性格温柔去影响孩子,但坚韧、大胆、果断、自信、豪爽、独立等品质在女性身上就相对地显得薄弱,所以缺乏男性教育往往会使得孩子多愁善感、胆小怕事﹑孤僻自卑。
  美国耶鲁大学做了一项为期12年的调查,调查的对象从婴儿到十几岁的孩子,结果证明:由爸爸带大的孩子更聪明,他们在学校的成绩往往更好,走向社会后更容易成功。
 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要求很多方面有明显的不同,比如,孩子在外面追赶,父亲一般不会责怪,母亲大多会担心;孩子滚了一身泥水回家,父亲一般不会做声,母亲大多会忍不住批评;母亲会机械地要求孩子按时睡觉,父亲可能会一时兴起逾矩跟孩子胡侃推迟休息;孩子一次没考好,母亲大多会要求努力用功,父亲大多会说没关系……
  男性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亲的教育还有很多社会化的功能,他往往能给予孩子一种超越家庭范围更为宽广的竞争性的社会意识,在与外部的人们交往当中,男性作为父亲的作用要更好一些:在帮助孩子解决权威、道德品质发展、自我控制和成就感等方面的问题时,父亲是一个特殊的、重要的榜样。
  要想孩子更阳刚将来更有出息,妈妈们一定要大尺度地“让位”,让爸爸们尽到应尽的责任。夫妻离异,丈夫对孩子的爱不分开。特殊的单亲母亲,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多与成年男性相处。
  孩子们有了更多与爸爸“野”的时间,有更多跟成年男性学“野”的机会,将来就会“坏”得更有出息。

       文/风的痕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把儿子教得“坏”一点儿